本文向给大家分享干支纪日相关知识,同时小编也会对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24进行解释,如果能解决您在干支纪日方面面临的问题,请收藏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除了以上讲的干支纪日、纪年、纪月法之外,我国古代还用干支纪时。不过这种方法究竟产生和运用在什么时代,已经无从查考了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即干支纪时法是在古代十二辰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。我国古代曾经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,并用子、丑、寅、卯等十二地支来表示,同时又规定子时的正中为夜半。宋代以后又将每个时辰均分成初、正两部分。
清代初期,将西方使用的二十四小时制引人中国,这样,我国固有的十二辰制和二十四时制的关系就是,一辰等于两小时,而且又规定下午11时0分至第二日1时0分为子时,子初为23时,子正为0时;1时0分至3时0分为丑时,丑初为1时,丑正为2时,依此类推,全部的对应关系是:子时:23~1时,丑时:1~3时,寅时:3~5时,卯时:5~7时,辰时:7~9时,巳时二9~11时,午时:11~13时,未时二13~15,申时:15~17时,酉时二17~19时,戌时:19~21时,亥时:21~23时。
从以上的对应关系知道,每天十二辰的地支,类似于十二月的地支,也是固定的,再在辰的地支上配上一个天干,就是干支纪辰了。我们把这种干支纪辰法就称作干支纪时法。显然干支纪辰法是以5天为一个周期的。
干支纪时中的天干和当天干支纪日的天干有如下的对应关系,日的天干为甲或己时,则子时的天干为甲
日的天干为乙或庚时,则子时的天干为丙
日的天干为丙或辛时,则子时的天干为戊
日的天干为丁或壬时,则子时的天干为庚
日的大干为戊或癸时,则子时的天干为壬
最后顺便指出,中国古代还使用过多种时段制度,比如十时制、更点制和十六时制等。
十时制大概行用于春秋战国时代。这种时段制是昼夜各为5个时段,按《隋书·天文志》的记载是:“昼:有朝、有禺、有中、有晡、有夕。夜:有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。”应当指出,这种十时制是不均匀的,因为四季中昼夜的长短是变化的,比如夏季昼长;夜短,而白天和黑夜同样是5个时段,那么白天的一个时段必然要长于夜间的一个时段;冬季则正好相反。
十时制行用到秦汉就废弃不用了,但夜间的5个时段一直被沿用下来,并且演变成了更点制度,即将一夜分为五更,一更又分为五点。关于更点和现代二十四小时制的对应关系,看来不会是固定的。五更的计算方法,按东汉以后常用的方法是,日落后三刻(我国古代多采用一百刻制,即一昼夜为100刻,一刻合现代二十四时制的14.4分)为昏,日出前三刻为旦。由于在不同季节日出、日落的时间是不同的,所以在不同的季节,某更某点的起止时刻也是不同的。
在西汉废弃十时制之后,曾经使用过十六时制,这十六时制的全部名称是:夜半、鸡鸣、晨时、平旦、日出、蚤食、食时、夜食、人定。纵观这16个时段,晨时大概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拂晓,这时天上开始出现曙光;到平旦天就已经大亮,人们可以在户外从事各种活动了;夜食,顾名思义是指晚饭而言;人定应该是指人们已经入睡、夜深人静了。
以上就是与干支纪日以及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24的相关内容,也是关于干支纪时法有哪些规定?的分享。看完干支纪日一文后,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!
全站搜索